很多语文老师认为,作文的出题应该尽量与生活相联系,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灵感,有更多,更优秀的素材可供同学们挑选,让文章有更多现实意义,即便是为了应试,一些贴近生活的优秀作文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
曾经有一届江苏作文大赛出题,就与生活有关,主题是与蔬菜有关。作为生活中接触频率极高的蔬菜,以此为主题,同学们能够有什么样的灵感呢?
可以确定的是,“蔬菜”在文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要从它的表面去深究其内在的含义。比如可以通过品尝蔬菜到品味人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或者是讨厌的蔬菜,在经过一系列事情之后,对于它的感情发生了改变,可以写自己故乡比较有特色的蔬菜,表达对于家乡的感情,可以写蔬菜由播种到收获,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这篇《娃娃菜》是那次大赛中唯一的特等奖作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这个题目很简单,开头也是直接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就是娃娃菜。在下一段中,对于娃娃菜的外表进行了描写,也写了娃娃菜的取名的由来。接着写了娃娃菜的种植,成熟,收获。之后写了品尝娃娃菜,通过品尝娃娃菜,让“我”感受到这种坚持自我,保持禀性的真意。
文章的下一部分就是写娃娃菜带给“我”的人生感悟,人生就像是蔬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特征,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获得这些感受都要要人主动去尝试的,要坚持品尝完才能够得到人生的体悟。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不同的口味,“我”喜欢娃娃菜,是由于它的形态,口感,本色,这也是“我”追求的人生本色,在成长的过程中,遮掩过的本色会一直坚持下去。
本文的思路很简单,也很清晰,先是“我”爱吃娃娃菜,让后到种植,收获,再平常娃娃菜,从中有很多的体悟。这个思路也是一般记叙文的思路,虽然普通,不过写好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很多同学即便是简单的思路也会由于分不清主次,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写得太多,削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被扣了很多分。
文章在描写上的优点很突出,比如第二段中对于娃娃菜的外表描写,第三段中对于奶奶种植娃娃菜的动作描写,第六段中对于品尝娃娃菜的描写,都非常传神,语言生动形象,清新质朴。
当然,有的人认为这样的结构比较老套,而且从蔬菜到感悟生活之间比较突兀,最后的升华也是在刻意拔高。
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他处理得很不错了,在前面写娃娃菜的时候就做好了铺垫,先写菜,再写种菜,在尝菜前又写到了“我”回到了城市中,但是依然点击家乡的菜,这就把上下文给联系起来,在等待了许久之后,才吃到了菜,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积累的感情在尝完菜之后抒发出来,也是很合理的。
而且文章在写记叙和感悟之间的衔接也不错,中间加入了其他菜的味道,通过“每一种滋味,都是我们亲自品尝所得”引出了下文,还是比较自然的。在表达感悟的时候,也没有离开娃娃菜在空谈。总的来说作者处理得很不多,无需吹毛求疵。
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应试,因此在作文中模式化是比较明显的,其实能够在已有的模式下进行创新,加入新颖的素材,提出独特的想法,这都能够给文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