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切除之后,有什么后遗症 [复制链接]

1#

“医生,我才20岁,胆囊切除之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我不想切行不行?”

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因为严重的胆囊结石而住院的患者,医生建议患者切除胆囊后,他们会有些害怕。

确实,胆囊不像阑尾,不是想切除就能切除的。胆囊切除后,会对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医生一般也会尽力保住患者的胆囊,尽量避免让病情发展到手术治疗的地步。

但是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又必须切除。那切除胆囊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呢?医生坦言:这3种“结局”不好受,望周知。

胆囊虽小,作用却很大

对比身体里的其他消化器官的大小,胆囊显得非常娇小。他平时就隐藏在肝脏的下方,胰腺的附近,像是一个肝脏的赘生物。

但是别看胆囊不大,作用却是很重要的,肝脏作为大消化腺的一员猛将,会分泌一种不含消化酶的特殊消化液,就是我们常说的胆汁。

胆汁中包含了胆固醇、胆汁酸、胆盐等成分,当胆汁进入肠道之后,可以帮助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还可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被人体吸收。同时胆汁还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胆管中的细菌,预防胆管被细菌感染。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特殊的消化液当然也一样。暂时用不到的胆汁,不能随便浪费掉,就会被胆囊储存起来,并在胆囊中进行浓缩。而在人体进食后,胆囊收缩,在胆囊中被浓缩成深绿色的胆汁,就会流入十二指肠,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除了细菌感染造成的胆囊疾病,比如胆囊炎等,最容易影响胆囊功能,导致胆囊被切除的病因,就是胆囊结石。

胆囊本就会吸收胆汁中的水分,使胆汁浓缩,当人体在摄入食物的时候没有进食,胆囊就不会接收到收缩的信号,这就意味着胆囊中的胆汁就会不断被浓缩,变得越来越浓稠。

当胆汁的粘稠度上升,胆汁中的胆固醇就容易从胆汁中析出,形成结晶,这些结晶有大有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胆结石。

胆囊切除后,3种“结局”不好受

一般来说,除非到了必须切除胆囊的地步,否则医生都不会建议患者将胆囊切除。而临床上有几种严重的胆囊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胆囊。

比如胆囊出现了严重的感染,而且感染无法控制,已经开始造成患者全身的感染症状;再比如非常严重的胆囊结石,而且胆囊结石进入了胆管,造成了胆管的梗阻、破裂、感染等;还有经过确诊,有向全身扩散趋势的胆囊癌,也必须要尽快进行切除等。

切除胆囊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后遗症: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因为胆囊本身就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一旦胆囊被切除,就势必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

当患者的胆囊被切除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就失去了储存的部位,会直接流入肠道中,而我们的人体为了使胆汁可以得到浓缩,胆管就会在失去胆囊后,进化出一定的浓缩功能,但还远远不够。

被切除胆囊的患者,对于一般的饮食,在切除手术适应过后,还是可以有正常的消化功能,但是一旦进食了油腻的食物,胆汁的浓缩度就不够用了,肠道就无法对食物中的脂肪进行乳化。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胆囊被切除的患者过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就会造成体内消化功能的紊乱。同时,因为脂肪不能很好地在肠道中进行代谢,就会混合在粪便中排出,导致脂肪性腹泻,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完饭反酸,正常来说,我们食管下端的压力应该大于胃中的压力,这样就可以保证胃酸只能向下流出,而不能向上反流。

人体中有一种促进胆囊收缩的激素叫做胆囊收缩素,如果胆囊被切除,胆囊收缩素分泌的量就会减少,而这可能会对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产生影响,造成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松弛,造成反酸。

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因人而异,临床上也有大部分患者在切除胆囊后,并没有患上反流性食管炎。

3、胆总管结石

刚才提到患者的胆囊被切除之后,胆总管会进化出一些浓缩胆汁的功能。

但是毕竟胆总管原来不是干这份工作的,如果要硬要进化出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总管就必须增大内部的压力,增加胆汁在胆管内停留的时间,这样同样也会增加胆总管内结石的风险。

如何保护我们的胆囊?

想要预防胆囊疾病,保护胆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日三餐按时吃,避免空腹时间过长,有利于减少胆汁停留在胆囊中的时间。

也可以适当地增加钙、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平时要尽量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

还要防止过度肥胖,有意识地去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上班族和活动量比较少的中老年人,肥胖是造成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

综上,胆囊被切除后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去预防胆囊疾病,如果发现自己的胆囊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切除了胆囊的患者,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规的饮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好的心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