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州二院秦锡虎研究团队建立新型胆囊息肉恶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随访小工具问世啦

随着生活水平和体检普及率的提高,相信许多读者都会对写着:“胆囊息肉,建议复查”的体检报告犯难,那么得了胆囊息肉究竟怎么办,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小工具来帮忙。

首先介绍一下本文主角——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的一类病变,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囊息肉在居民中的发病率为10%左右。其中,多数为无恶变风险的胆固醇性息肉或者炎性息肉,只有不到10%的息肉为有恶变风险的真性息肉,这其中仅5%在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下会进展成胆囊癌。而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胆道系统肿瘤,其发病隐匿,转移率高,大多数患者待引发症状就诊时已是晚期,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治我国胆囊癌年指南认为有以下特征的息肉具有恶变风险,需手术治疗:(1)直径≥10mm;(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4)腺瘤样息肉。然而现状是手术切除后发现胆固醇息肉及胆囊腺肌症(良性)仍然占大多数,而胆囊癌仅占不到10%。虽然临床上以息肉直径大于1cm为标准切除胆囊是国内外的主流共识,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胆囊切除本身会带来医疗费用负担、手术本身风险及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的变化(如腹泻、腹胀等)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国内外的医生也在寻找更精准有效的方法(增加随访、建立新的评分模型等)以减少“误伤”。

所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了防止罪犯(胆囊癌)搞破坏,我们目前的选择是将一些表现不好的嫌疑人(具有恶变特征的可疑胆囊息肉)都抓起来(手术切除),虽然大部分嫌疑人都是普通人(胆固醇性息肉),而抓捕过程也存在一定损失及风险(胆道损伤等手术风险及医疗支出)。事实上肝胆外科每年都会遇到个别胆囊息肉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腺瘤伴部分腺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预示着手术杜绝了其进一步进展为癌的可能,在一定几率上避免了“罪犯”的诞生。

那究竟该如何取舍呢?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常州二院秦锡虎团队结合本院既往病例建立了胆囊息肉恶变风险评估系统。在与各国指南及同类评估模型的对比中,该模型的精确性和灵敏性都存在一定优势。为了方便实用,我们将评估模型整合各国指南评估设计成了随访小程序以供医生及患者临床决策参考(见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